接下來迎接的下一個節(jié)日就是5月端午,每當(dāng)5月端午的時候,我們國家每個地方都有著吃粽子的一種習(xí)俗,因為這個節(jié)日是我們中國比較傳統(tǒng)的一種節(jié)日,那么我們包的粽子發(fā)黃是怎么回事呢,粽子是怎么包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看看。
全文目錄:
1、粽子發(fā)黃是怎么回事
2、怎么看粽子是不是煮熟了
3、黃粽子的家常做法
4、粽子怎么包?
粽子發(fā)黃是怎么回事
粽子變?yōu)闇\黃色,是因為食用堿與與粽葉和糯米發(fā)生了正常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可能是因為粽葉在水里煮后水變成黃色,粽子煮熟后米就變成黃色了。因為粽葉里面含有葉黃素,在高溫的蒸煮下會跟著水蒸氣形成淺黃色的水。還有種可能是包裹的粽子葉青綠色滲入糯米里面,還有種是加入其它輔料的原因哦!又可能是本身糯米的特性哦,不像大米。
怎么看粽子是不是煮熟了
事實上,判斷粽子是否煮熟很簡單。當(dāng)粽子被取出時,用手觸摸它。它柔軟有彈性,能聞到濃郁的糯米味。這意味著它已經(jīng)煮熟了。如果中間部分的手感仍然很硬,這意味著粽子還沒有完全煮熟,需要煮一段時間。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通常先浸泡后包好。它生的時候很硬,煮熟的時候很軟,而且又粘又粘。所以我們在粽子煮熟后把它撿起來,捏的時候它很軟,吃的時候它也很粘。
黃粽子的家常做法
第1步,首先把準備好的糯米用清水沖洗兩遍,去除里面的一些雜質(zhì)和灰塵,再把糯米當(dāng)中水分瀝干,重新放到一個大盆當(dāng)中,接著把準備好的堿用溫水化開,這里糯米和堿的比例控制在100:1即可,再倒入糯米當(dāng)中,加入適量的香油和清水,用筷子將其攪拌均勻,放到一旁靜置4個小時,如果時間比較充裕的話,可以浸泡一個晚上。
第2步,接著把五花肉洗凈,用刀切成小塊,放到鍋中小火慢煎,直到五花肉當(dāng)中的油脂流出,再加入一塊冰糖炒糖色,隨后往里面倒入適量的啤酒,轉(zhuǎn)成中小火燜煮30分鐘,然后加入適量的食鹽,生抽和雞精進行調(diào)味,再把處理好的粽葉折成漏斗形狀,倒入糯米和五花肉,用繩子將其包裹起來,這樣好吃的黃粽子就制作完成了,直接放到鍋中進行燉煮即可。
粽子怎么包?
包法:
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
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后,葉子呈長信封狀。
3、將糯米放入折好的粽葉當(dāng)中。
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jié)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