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陸地國土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位列俄羅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世界第三位。
不過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巨大,但是湖泊面積占比卻相對較小。雖然我國湖泊數(shù)量眾多,其中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大約有2800多個,但是湖泊總面積約為8.14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0.9%。
所以,我國并不存在像北美五大湖那樣面積巨大的湖泊和湖泊群,我國沒有面積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位居我國所有湖泊面積前五位的湖泊分別是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和洪澤湖。
青海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湖泊,總面積約為4435平方千米,青海湖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的青藏高原上面,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
由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發(fā)生強烈的碰撞擠壓,使得板塊隆起抬升,形成了喜馬拉雅山脈等眾多山脈和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由于兩大板塊在這一地區(qū)主要是發(fā)生南北方向上的碰撞擠壓,所以形成了一系列總體上呈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斷層,斷層的相對上升和下降,塑造了青藏高原上的各種宏觀地形。
青海湖的形成就是與板塊碰撞有很大的關系,青海湖以北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大通山和達坂山。
青海湖以南也是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名為青海南山和拉脊山,而青海湖所在區(qū)域剛好是斷層斷裂下陷的區(qū)域,所以青海湖是一個構造“斷陷湖”,平均水深約為21米。從湖水性質來看,在我國面積最大的五個湖泊中,只有青海湖是咸水湖,其余四個湖泊都是淡水湖。
我們知道,當一個湖泊既有水的匯入,又有水的流出,那么基本能夠保持湖水為淡水;而當一個湖泊只有水的匯入,除了蒸發(fā)之外,幾乎沒有水的流出,那么久而久之湖泊中的湖水鹽度就會越來越高,從而成為一個咸水湖。
青海湖既是我國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地區(qū)分布著眾多咸水湖,比如青藏高原上的納木錯和色林錯等湖泊都是咸水湖。
也就是說,目前青海湖是一個咸水湖,其含鹽量大約為1.25%,也就是說每升青海湖的湖水大約含鹽12.5克,這個值實際上是低于全球海水的平均鹽度的,海水平均含鹽量大約為3.5%,而世界上海拔最低點的死海,其鹽度高達每升湖水中大約含鹽300克至322克。
所以對比而言,青海湖雖然是一個咸水湖,但是鹽度并不很高,實際上在青海湖形成的初期,青海湖并不是一個咸水湖,而是一個淡水湖。
我們知道,一個湖泊是咸水湖還是淡水湖,關鍵是看有沒有水的流出,而通過河流將湖水流出從而帶走鹽分是最為常見的方式。青海湖大約在距今200萬年前,就開始逐漸形成。
在很長的地質時期內,青海湖一直是一個淡水湖,周圍山地發(fā)育的河流,向青海湖匯聚,然后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向外流出,從而實現(xiàn)排鹽。青海湖作為一個淡水湖一直持續(xù)到了大約距今13萬年前,此后發(fā)生的新構造運動,使得青海湖周圍地區(qū)斷裂抬升。
使得青海湖東部的日月山和野牛山迅速抬升隆起,使得倒淌河被截斷,成為兩部分河段,西部河段的流向發(fā)生改變,成為一條自東向西流動,并最終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而倒淌河的東部河段依舊向東南方向流動匯入黃河干流。
隨著青藏高原的不斷隆起,青海湖所在地區(qū)的年降水量逐漸減少,青海湖也由于缺乏河流將湖水流出,而逐漸變成了一個咸水湖。
青海湖雖然湖水是咸水,并不能直接飲用,但是這里卻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湖中的鳥島是鳥類的天堂,生活的鳥類總數(shù)在16萬只以上,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