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wǎng)友問蘿卜粄的由來,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蘿卜粄的由來。
蘿卜粄(bǎn),據(jù)說由千百年前客家人原為華北麥作區(qū)居民,以饃、餃子、面條等面食為主,南遷后限于稻作環(huán)境,改成食米,便以米粉做成北方面食來借此追懷祖先及解思鄉(xiāng)情,于是蘿卜粄看起來就像超大號的餃子。
蘿卜粄的做法:
1、蘿卜洗干凈,用檫子檫成細絲。
2、蘿卜絲放鍋里頭,加稍沒過蘿卜的水,用大火焯至斷生,撈起來,瀝干水分。
3、鍋里翻炒臘肉、瘦肉、加少量生抽、蠔油調(diào)味,香氣出來后,把肉類盛起來。
4、熱鍋、烘香蝦皮,加入青蒜、芹菜翻炒。
5、把肉重新加進去,瀝干水分的蘿卜絲也加進去,白胡椒加進去調(diào)味。
6、以上都翻炒均勻后,盛起來備用做餡料。
7、粘米粉和糯米粉連同洗干凈的艾葉,加入清水,攪拌均勻,和成不能流動的面糊即成。
8、蒸屜里,鋪上洗干凈的芭蕉葉,把面團放上去,大火蒸個20分鐘。
9、面團趁熱取出,反復(fù)揉搓。
10、趁熱分成小劑子,包上餡料,置于洗干凈的樹菠蘿葉子上。
11、上爐蒸20分鐘就成了。
以上就是蘿卜粄的由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