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人”事件頻發(fā)暴露出人臉識別認證存在的嚴重漏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加強對相關領域的監(jiān)管和打擊力度;教育部門和高校應加強對年輕人的教育和提醒;每個人也應對自己的信息安全負責,提高防范意識。只有通過這樣的綜合措施,“被法人”等事件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臉識別”這項技術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這個越來越數(shù)字化的世界,人臉識別技術作為身份認證的一種手段被廣泛使用。但隨著技術普及,安全問題隨之而來,它們就像潛藏在水底的鱷魚。最近,一連串大學生“被法人”的故事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展示了人臉識別認證存在的巨大漏洞。
這些“被法人”的背后,都是一些罪魁禍首的騙局。這幫不法分子趁著大學生急于掙錢的心理,用高額薪酬當魚餌,引誘他們通過人臉識別等手段完成公司注冊流程。假冒注冊的公司往往從事一些非法活動,比如詐騙、洗錢等,作為法人代表的大學生則面臨追究刑責的風險,個人信用出現(xiàn)異常。最主要的是追查責任,這些犯罪份子隱藏的非常深,很難被找出來。
人臉識別技術原本是為了提高身份驗證的準確性,結果卻成了這幫人的作案工具。面對這個嚴峻的問題,市場監(jiān)管部門擔起重任,加強對公司注冊流程的監(jiān)管。對于可疑的注冊行為,需要警惕,與相關部門聯(lián)合調查,教育部門和高校對于像大學生這樣的年輕人群體,要加強相關教育和提醒,讓他們明白“被法人”等潛在風險。作為普通市民,進一步了解人臉識別技術的一些底細,不要被蒙在鼓里。在需要人臉識別驗證的場合要多多謹慎,特別是對于那些源頭不明的應用程序和網站,時刻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