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陳鶴琴曾言:“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不好,終生受其累?!?孩子的習慣在塑造他們的學習、生活甚至未來工作方式中起著關鍵作用。為了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家長們要從小引導,避免孩子陷入不良習慣的泥淖。在孩子出現(xiàn)不良習慣時,尤其是偏向懶惰、拖延、攀比和撒謊這三個方面,家長應及時予以糾正。
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智慧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雖在年輕父母看來似乎并不足為奇,但在老一輩看來卻是經驗的總結。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指的是孩子的習慣在3歲時開始顯現(xiàn)端倪,在7歲時已逐漸形成根深蒂固的狀態(tài)。有研究顯示,3歲到12歲是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引導和及時的糾正能避免不良習慣的長期存在。
二、養(yǎng)成拖拉習慣的應對之策
懶散拖拉是孩子常見的壞習慣之一。孩子在完成作業(yè)時常常磨磨蹭蹭,或者做事情毫無計劃和效率。這種行為可能是因為孩子缺少時間觀念,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或情緒消極。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 訓練時間觀念
通過時間管理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可以設置倒計時比賽,讓孩子感受時間的流逝,逐漸提高他們的時間把控能力。
2. 規(guī)定時間計劃
讓孩子自己規(guī)劃完成作業(yè)和其他任務的時間,培養(yǎng)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3. 合理使用工具
使用計時器等工具,幫助孩子掌握時間,提高效率。可以選擇一款具有趣味性的計時器,幫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時間。
三、應對攀比心態(tài)的方法
攀比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常見的心態(tài)。他們可能在學?;蛏缃蝗χ嘘P注其他孩子的穿著、用品等,進而產生對比心理。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引導孩子:
1. 理性引導
向孩子解釋攀比無益,并引導他們關注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培養(yǎng)自信心。
2. 樹立榜樣
作為家長,要以積極向上的榜樣示范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
3. 規(guī)定開支
家長可以和孩子商定開支計劃,教育孩子合理支配零花錢,培養(yǎng)經濟觀念。
四、糾正撒謊行為的策略
孩子撒謊可能是無意的、為了逃避責任的,或者是為了獲得某種利益。家長應采取適當的方法引導孩子誠實面對問題:
1. 明確真相
傾聽孩子的解釋,幫助他們理清事情的經過,引導他們認識到誠實的重要性。
2. 以身作則
家長要以身作則,保持誠實,樹立孩子的模范行為。
3. 獎懲機制
家長可以設立獎懲機制,鼓勵誠實行為,懲罰撒謊行為,讓孩子明白撒謊的后果。
五、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環(huán)境
孩子的習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家長們應該這樣做:
1. 設定規(guī)矩
制定家規(guī),明確孩子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以此引導他們養(yǎng)成好習慣。
2. 倡導溝通
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困惑和需求,及時解決問題,防止不良習慣滋生。
3. 贊揚鼓勵
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良好習慣帶來的成就感。
4. 關注興趣愛好
幫助孩子培養(yǎng)興趣愛好,使其能夠在有益的事物中度過更多的時間。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良好的習慣是他們成功的基石。家長們應該始終保持耐心和關愛,及時糾正不良習慣,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幫助他們成為有品德、有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