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的物質水平提高了,飲食也越來越多樣化了,吃飯的時候沒計劃好,就容易留有剩飯剩菜,再比如說外出聚餐,點了很多菜可是卻沒有吃完,大多數人都會打包帶回家,以免食物浪費??墒蔷W上說剩飯剩菜最好不要吃,吃多了會致癌的,那么這個說法可信嗎?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尋找科學的答案吧。
剩菜飯能不能吃
WHO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第四點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里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剩的綠葉菜直接放在室溫下過夜,最好就不要再吃了。因為在室溫條件下,剩菜中細菌會大量繁殖。食物中細菌過量,是極大的不安全因素。這些雜菌也會把硝酸鹽轉變成亞硝酸鹽,使亞硝酸鹽含量迅速上升,這是另一個不安全因素。
雖然微量亞硝酸鹽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大量亞硝酸鹽卻是危險的,既會促進胃中亞硝胺類致癌物的合成,數量大時甚至可能造成血紅蛋白無法攜氧,發(fā)生急性中毒。
假如把蔬菜做熟后,未翻動的情況下,就取出一部分分裝到干凈保鮮盒中,輕輕蓋上蓋子,然后放在冰箱里,這樣的過夜菜,加熱殺菌一下再吃,是沒有安全問題的。
致癌物亞硝酸鹽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都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無機氮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中是常用的護色劑,比如腌肉制品中添加適量的(亞)硝酸鈉(鉀)不但能讓產品形成穩(wěn)定的粉紅色,還會對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等微生物有特殊抑制作用,同時能夠提高腌肉的風味。
現有研究表明,硝酸鹽及其轉化而成的亞硝酸鹽很容易在上消化道被吸收,但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毒性不同。前者無毒,后者在數量大時有毒性。一次吃幾百毫克硝酸鹽完全沒有問題,但一次吃200毫克的亞硝酸鹽就有很大的中毒風險。
也就是說,綠葉蔬菜擴張血管的作用,完全用不著吃剩菜。一次性大量攝入亞硝酸鹽是有害的,攝入硝酸鹽之后,在體內緩慢轉變成亞硝酸鹽,才能發(fā)揮有益作用。
剩菜的保存方法
1.蔬菜最不應該保存
蔬菜從肥料及土壤里吸收的硝酸鹽,會慢慢被細菌還原成可能對人體致癌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久置的剩菜里含量最高。
此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復加熱幾乎消失殆盡。因此,無論是清炒的素菜還是涼拌菜都不宜保存。
2.海鮮不值得留
吃海鮮強調味道鮮美,放置過夜會使它們鮮味全失,因此最好一頓吃完。
3.豆制品也很難保鮮
夏天的室溫本來就適合微生物生長,而豆腐含水較多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yǎng)成分,簡直就像一個微生物培養(yǎng)基,因此,豆制品必須要吃當天生產的。
4.純肉制品或燉肉先冷凍
保存這類食物最好選擇玻璃器皿或有釉質的瓷器。因為一些塑料器皿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是脂溶性的,它們會隨著油脂滲入食物中。葷素搭配的炒菜、燉燒菜等富含油脂的菜肴也一樣。
5.主食保存時區(qū)別對待
饅頭、花卷及餅類如果無法預計何時吃完,可以把它們放入冷凍層,零下15攝氏度一般能保存一周左右。
而米飯和粥類由于水分較大,最好密閉冷藏,在24小時內食用。人們往往忽略帶餡主食的保存,實際上,很多食物變質引起的腹瀉都跟它們有關,因此餃子和包子等也最好冷凍保存。
剩菜放冰箱注意
剩菜并不是絕對不能吃,保存條件一定要格外注意,涼透后應立即放入冰箱。同時要注意分開存儲,存放時間也不宜過長。
1.熱食物晾涼再放
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huán)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霉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里的食物霉變。
涼透后,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2.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可避免細菌交叉污染。還需要用干凈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3.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但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霉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葷菜2小時易生細菌。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蛋白質和脂肪在細菌的作用下,大都會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因此剩飯剩菜在烹飪后兩個小時內放進冰箱,用較淺容器盛放,便于冷卻。
4.葉類蔬菜別過夜
有些隔夜菜特別是隔夜的綠葉蔬菜,非但營養(yǎng)價值不高,還會產生致病的亞硝酸鹽。因此,如果同時剩下不同種類的蔬菜,應該先吃莖葉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不吃隔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