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形容的是三國時期的曹植(曹子建)。當(dāng)時形容曹植文才出眾,而天下文才總共一石,唯獨曹植占了八斗,其他人才得一斗;后來才高八斗被比喻才學(xué)極高的意思。曹植死于病逝,但《三國志》針對曹植死因記載,他“常汲汲無歡,遂發(fā)疾薨”,放在現(xiàn)代翻譯為曹植因為抑郁而死。
曹植,是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年少時非常聰慧,在十歲的時候就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他的聰慧和計策深得曹操寵愛,話說出口就是論,下筆就成文章。曹操多次立他為太子,但因為曹植任性且飲酒無度最后令曹操失望。在曹操死后,曹植多次被迫遷徙封地,多地遷移在曹丕稱帝后,因為曹植過于聰慧遭到嫉妒屢遭迫害,曹丕為了表達煎熬的生活,特寫出了《七步詩》。后來被貶,最終因無法施展自己的報復(fù),郁郁寡歡而死,享年40歲。
曹植在18歲那年,曹操在銅雀臺讓所有的孩子登臺作賦,只有曹植一氣呵成,寫下《登臺賦》,而且想法極好,令大臣們夸贊不已。在曹植19歲獲封平原侯。之后,在曹植23歲的時候,曹操攻打?qū)O權(quán),將大權(quán)留個曹植讓他留守鄴城,臨行前告誡曹植說自己也是在23歲立功的,希望曹植也在這個年紀(jì)建工。曹植因為聰慧,丁儀、楊修等人都死心塌地輔佐他。但曹植因為文采出眾又不懂得收斂時常任性,不約束自己,更是飲酒無度,才讓曹丕有了立功的機會,一邊運用計謀、一邊拉攏朝中大臣,最后支持者高于曹植。
曹植25歲那年獲增邑五千戶,他曾經(jīng)駕車奔馳并且不顧王法擅自打開司馬門,此事令曹操十分憤怒,然后處死了管理司馬門的負(fù)責(zé)人,自此曹操不再寵信毫無收斂的曹植。之后,曹丕、曹叡相繼繼位,在曹植41歲的時候郁郁寡歡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