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網上有消息稱,一些茍姓人覺得自己的姓氏讀起來不雅,打算改為敬姓。
理由是茍姓的老祖宗原本姓敬,五代十國時期,因為避后晉高祖石敬瑭的名諱,改為茍姓。
其實,這種說法雖然沒錯,但是只有一部分茍姓源于敬姓,換句話說,并非所有的茍姓人都源于敬姓。
茍姓的“茍”讀音為輕聲,后人訛讀為[gǒu]音。
茍姓為古老的姓氏之一。
2006年統(tǒng)計,國內茍姓總人口約為四十三萬,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其中70%多分布在川、陜、甘、鄂四省,四川居多,占全國茍姓人口的四分之一強。
茍姓來源很多。
1.源自上古帝王黃帝、舜帝及古國名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得姓者為十四人,其中一子后裔以茍為姓氏。
上古有棲國、疏國,國君為茍姓,部分后代以國號為姓氏。
2.源于邑名
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的食邑在茍地,后人以邑名為姓氏。
3.源于荀氏
春秋時期三家分晉,晉國大夫荀氏后人為避難,改為茍氏。
4.源于植物名
有一種叫茍草的植物,多生長于豐饒之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便以草名為姓氏。
5.源于氐族人
北魏漢化改革時期,改氐族人的北若干氏為茍氏。
6.源自句氏
上古帝王少昊氏之子重,也稱句芒,后人以句為姓氏。
南宋時期,句氏后人避宋高宗趙構名諱,在“句”上加草字頭為“茍”,改為茍姓。
7.源自敬姓
敬姓始祖為春秋時齊國宗室陳完,其謚號為“敬”,后人以其謚號為姓氏。五代十國時期,敬姓人為避后晉高祖石敬瑭名諱,將“敬”字去掉一半,改為茍氏。
8.源自皇帝賜姓
《詞林輯略》記載: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川華陽人茍華南考中進士,乾隆帝覺得他姓氏不雅,“敕其姓加‘攵’為‘敬’?!?/p>
于是茍華南就改成了敬華南,但讀音保持“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