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安全感往往是一種被忽略的情感。但實際上,安全感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一種基本情感,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說,安全感更是其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個人的生命都需要色彩來點綴,安全感則是這種色彩的底色。它潛移默化地存在于人們的心理生活中,對生命狀態(tài)默默地產(chǎn)生著影響。在愛情中,安全感來源于愛人;而對于孩子來說,安全感的來源則是父母。一個擁有充足安全感的孩子背后,肯定擁有一個幸福感滿滿的家庭。家庭中的溫馨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樂觀、自信的根源,為生命增添了嶄新的色彩。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那么家長往往是罪魁禍首。家長的一句話或一個行動,都極可能帶來破壞孩子心理建造的安全感防線。
一,習(xí)慣于威脅孩子
當(dāng)孩子哭鬧時,家長往往在情緒無助時崩潰,可能會說出具有威懾力的話語,并以此達到暫時的止哭效果。然而,這種具有威懾力的語言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恐懼,對于性格敏感、內(nèi)向、膽小的孩子來說,甚至?xí)o他們帶來心靈上毀滅性的打擊,讓他們失去了最愛的父母,進而失去了安全感。
二,恐嚇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不聽話的孩子時會采用恐嚇來達到讓孩子服從命令的目的。然而,恐嚇只會讓孩子感到被壓迫,而無法真正讓孩子理解自己行為的錯誤。吼叫、恐嚇孩子可能會導(dǎo)致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和排斥心理,進而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三,拋棄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家庭對于歸屬感的滿足,尤為重要。如果孩子經(jīng)常換不同的地方撫養(yǎng),甚至被拋棄,那么孩子的安全感極可能遭到極大的破壞。這種不安全的情緒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在孩子處理事情和與人交往時,都會感到憂慮和惶恐。
安全感對于任何人都是一種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一個家庭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敢于在外闖蕩。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應(yīng)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感到家人的愛和溫暖,培養(yǎng)他們的樂觀、自信和勇氣,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打下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