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覺自己是個外人,跟奶奶的感情更深厚,難以融入不熟悉的親戚圈子等。即使媽媽們強行帶著孩子去姥姥家,孩子的抗拒情緒也是非常明顯的。很多老人不明白,為什么孩子長大了,反而越來越不愿意去姥姥家,其實,孩子的心理也有一些苦衷。
1、姥姥偏心孩子感覺自己是個外人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多老人更看重兒子,因此對于孫子會更偏愛一些。對于外孫則不同,他們可能認為外孫是女兒的孩子,將來長大后會離開,甚至有些老人可能會覺得外孫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心理差異會導致對待孫子和外孫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對孩子來說,如果感受到姥姥的偏心,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在姥姥家就像是客人,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時間到了就得走。孩子很難在姥姥心里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跟奶奶的感情更深厚
在傳統(tǒng)觀念中,孩子通常跟爸爸姓,多數(shù)情況下由爺爺奶奶來照顧孩子。如果孩子是由奶奶帶大的,那么與姥姥的感情可能會比較淡薄,而與奶奶的關系更為緊密。在孩子看來,奶奶家是自己溫暖的家,那里是自己在長大的地方。但是,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去姥姥家,那對他來說,那里就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自然不愿意去。
3、難以融入不熟悉的親戚圈子
很多孩子不愿意去姥姥家的一個原因是與不熟悉的親戚相處難以融洽。那些親戚們會毫無顧忌地問東問西,喜歡攀比,而且經(jīng)常批評孩子。這些親戚們的言語常常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喜歡互相攀比,甚至有時候故意打壓別人。對于孩子來說,面對這些無法融入的親戚,他們會感到尷尬和憤怒,甚至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