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隸屬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總面積3903平方公里,總?cè)丝?1萬,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縣,茂縣幅員面積 3885.6平方公里,茂縣是羌族聚居區(qū)。
一、歷史沿革
1、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汶江道,治今縣北,為汶山郡治。地節(jié)三年(前67年)廢郡,為蜀郡北部都尉。東漢屬蜀郡,建安末改為縣,屬汶山郡。西晉改廣陽縣,屬郡。晉末廢廣陽縣。
2、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復置廣陽縣,移今茂縣鳳儀鎮(zhèn),為繩州治。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改繩州為汶州。
隋開皇初廢北部郡,開皇五年(585年)改汶州為蜀州,次年又改為會州。仁壽元年(601年)改廣陽縣名汶山縣。
大業(yè)三年(607年)廢州置汶山郡,汶山縣為郡治。
3、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汶山郡為會州,四年改為南會州。貞觀八年(634年)改為茂州,以茂濕山為名,仍治汶山縣。明洪武中省汶山縣入茂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升為直隸州。
4、1913年廢州留縣改置茂縣,屬川西道。1914年屬西川道,1928年直屬四川省。1935年紅軍置茂縣蘇維埃。1950年屬川西行署區(qū)茂縣專區(qū)。
1952年屬四川省茂縣專區(qū),1953年改屬藏族自治區(qū)。1955年改屬阿壩藏族自治州。1958年與理縣、汶川縣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縣,治威州鎮(zhèn)(原汶川縣治)。
1963年縣治遷鳳儀鎮(zhèn)。1987年撤銷茂汶羌族自治縣,改置茂縣。
二、地名來歷
據(jù)《舊唐書》和《茂州志》載: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唐代至民國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是因茂縣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汶山地帶,后阿壩州更名,始稱茂縣。
三、風景名勝
1、坪頭羌寨
海拔1688米,全村500余戶,近2000人,95%是羌族。村莊的房屋“依山居止”沿襲了羌族傳統(tǒng)建筑風格,村內(nèi)流水潺潺,小巷通幽,棧道連接著房前屋后。
羌寨一直保留著古老而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民風古樸、風情濃郁,四時田園風光美不勝收。
2、疊溪—松坪溝旅游區(qū)
距茂縣縣城65公里,疊松景區(qū)以雄(富貴山、獅子山)、秀(疊溪上下海子、五彩池)、異(特有的地震遺跡秀麗景觀,地震遺跡保存完好,世界罕見)。
奇(高山草甸奇花異草、原始森林奇樹異景)、幽(魚兒寨、長海原始森林)為景觀特征,以雄山、異水、秀林、幽溝為景觀內(nèi)容。
3、中國古羌城
位于茂縣鳳儀鎮(zhèn)。地處岷江西岸金龜包、銀龜包之間,坐西朝東,背靠水西,腳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頭枕藍天白云,莊嚴雄偉,氣勢恢宏。
主要由中國羌族博物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習中心、羌文化廣場、羌王官寨、羌文化主題酒店、演藝中心、薩朗廣場等景觀、景點及特色建筑組成。
4、羌族博物館
“5.12”大地震致使茂縣羌族博物館嚴重受損,總建筑面積10653平方米,展陳面積4229平方米的茂縣羌族博物館新館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落成開館。
茂縣羌族博物館收藏近萬件珍貴文物,自然廳、地震廳、信仰廳、羌源廳、民俗廳、重寶廳、營盤山廳、紅軍廳八個展廳展示了羌族地區(qū)的歷史面貌和文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