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系的一種形式。
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熏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生死兄弟,后市被人們紛紛效仿,即使那種興趣、愛好、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比較相似。
而且感覺緣分使然的人,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結為兄弟姐妹般的關系,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能夠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困難的時候給與最大能力的幫助,遇事相互照應。
通過長時間的演繹和沉淀,結拜便成為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儀形式,這是友情的升華,是社會結構的一種定式。
而在結拜中,儒家的思想貫穿著整個過程,仁、義、禮、智、信,五種行為模式填充在親情和友情之間,是一種將友情升華至親情,甚至更高層級的一種社會關系。
八拜之交是一個有典故的成語,指的是世代交情的兩方見到長輩的禮節(jié),而上面提到了桃園三結義,實際上便是八拜之交中的生死之交。
而八拜之交的典故是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生的李稷為人傲慢,眼中無人,心中便想抱打不平,挫一挫李稷的心中銳氣。
他便對人說:“李稷的父親和我是門人,輩分上李稷是我的晚輩,他既然如何的傲慢無禮,我一定要教訓他一下?!?/p>
一次文彥博北京上任,李稷聽說過前來拜會,文彥博故意讓其在大廳等了很長時間才出來,見到李稷之后,文彥博說道:“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p>
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因為輩分低,無理取鬧,只好向文彥博拜八拜。
這就是“八拜之交的”的典故。那么八拜之交分別指的是什么呢?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知音之交--俞伯牙 鐘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 藺相如;
膠漆之交--陳重 雷義;
雞黍之交--張元伯 范巨卿;
舍命之交-—羊角哀 左伯桃;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