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在早期的時候是可以治療恢復的,但是手術之后也需要做好護理工作,那么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有哪些?乳腺癌術后如何進行功能鍛煉?乳腺癌手術后的康復鍛煉很重要,對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內(nèi)容吧。
1、術后2天內(nèi)鍛煉
乳腺癌患者術后6h后可取半臥位或半坐位,保持肩關節(jié)處于內(nèi)收位3天,避免外展上臂。一般在術后第1、2天即可開始做前臂、肘關節(jié)屈伸運動及掌握的動作,如伸屈手指、翻轉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動作,每天約5—6次。
2、術后3-6天鍛煉
乳腺癌術后第3、4天患側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擺動,但不宜長時間下垂,每天約3—5次。術后第5天,解除胸帶包扎后,可用健側手托起患側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舉,使之超過頭部,盡可能伸直,每天2-4次。術后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順著墻漸漸向上滑行,逐漸提高,俗稱爬墻或爬桿,每天3—4次。
3、術后7-14天鍛煉
術后第7~10天,使患側手掌越過頭頂,做梳頭動作,先同側,再逐漸至對側,以摸到對側耳廓為止,每天3—4次。手術第10天左右拆線,可根據(jù)體力、傷口愈合情況,以肩關節(jié)為軸心用患肢逐漸做上肢抬舉、旋轉、外展等各種運動。注意幅度不宜過大,需循序漸進。每天3~4次。術后第13—14天練習患側手掌至頸后,開始時低頭位,逐漸達到抬頭挺胸,即患肢內(nèi)收、外展、內(nèi)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漸上舉等活動。
4、上肢旋轉法
將健康側上肢放在椅子的靠背上,患側上肢自然下垂,前、后、左、右擺動或畫圈的半徑,直到上肢松弛下來。
5、肩部旋轉法
當坐姿時,將手放松地放在大腿上,聳起肩膀,靠近耳朵,然后向后向下旋轉肩部,同時做深呼吸。向前向后重復做相同的次數(shù)。
6、繩子練習法
把一根繩子系在關閉的門把上。用做過手術一側的手抓住繩子的一端,自肩部以下整個上肢做旋轉,改變旋轉的半徑,確保每種半徑下的練習都做相同的數(shù)量??赏ㄟ^靠近或遠離門來改變旋轉的半徑,重復練習,漸漸地增加旋轉的半徑和次數(shù)。
7、上肢移動法
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用墊子或枕頭墊在頭肩部,雙手握在一起,肘部伸直,抬上肢靠近頭部,緩緩放下,重復做。
8、肩部運動
是以肩部為中心的,上肢做前后左右的運動,活動的程度是以局部不產(chǎn)生疼痛為適量的度,也可以逐漸的增加患者的運動量。
9、局部按摩
用健側的手掌輕輕的按壓手術疤痕的上下以及左右,局部的按摩皮膚是為了能夠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
10、外展運動
患者的兩手握拳,兩個上肢向外做平舉外展運動,重復的多次,然后患者的兩手手指交叉,置于腦后,兩肘努力的向后振動,使患者的胸壁皮膚受到牽拉,就這樣子一張一弛的來松弛患者的上肢皮膚。
11、心理護理輔助鍛煉
部分乳腺癌患者常常會因為自身的形象受到了損害,表現(xiàn)出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的情緒,所以有些患者根本就沒有心情做上肢的功能恢復鍛煉,也因此心理護理成了功能鍛煉的必要手段。
對于乳腺癌患者要應注意做到多與其溝通,來幫助患者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盡量的要多鼓勵患者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交活動,讓患者放下心理的負擔,使患者能夠盡快的投入到生活中和工作中來。
12、乳腺癌早期癥狀
1.乳腺癌早期一般會有乳房部位的腫塊出現(xiàn),但是也有的乳腺癌患者不會出現(xiàn)腫塊,但常有局部不適感,特別是絕經(jīng)后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fā)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2.早期乳腺癌乳房會摸到蠶豆大小的腫塊,一般會比較硬,能夠活動,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xiàn)痛感,但是也有人會出現(xiàn)鈍痛、刺痛等癥狀。
3.乳房外形會發(fā)生改變,腫塊的地方可以見到皮膚的隆起,有的局部出現(xiàn)橘皮狀,甚至會出現(xiàn)水腫、濕疹以及變色等癥狀。
4.乳頭出現(xiàn)回縮,內(nèi)陷等,乳房皮膚出現(xiàn)凹陷,乳頭出現(xiàn)糜爛,乳頭出現(xiàn)不對稱等。
5.乳頭出現(xiàn)溢液,乳頭可能會出現(xiàn)血樣溢液,也可能出現(xiàn)膿液狀溢液。
6.區(qū)域淋巴結發(fā)生腫大,一般來說是同側腋窩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