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wǎng)友問威海的由來,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威海的由來。
漢初時,威海叫“石落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后來又稱為“落柑村”,據(jù)后人推測,之所以改為這個名字可能是因為這里遍地布滿了柑橘樹的緣故,至于是否如此,無從考證。到了元代,改為“清泉夼”。改名原因無從知曉,但從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為威海這樣一個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來說可以想見水的重要;“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衛(wèi)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頂山西古山環(huán)繞之下而得名,依這樣理解這個名字是依地勢而取的名字。環(huán)翠樓公園東門北側(cè)還有一個立有“寶泉普濟”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打水。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設立威海衛(wèi),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來。
以上就是威海的由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