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錄了距今2000多年的上古時期,記載了堯、舜、禹等古代帝王的事跡,揭示了夏商周三個朝代的興衰。商朝的存在已被考古學證實,同時與史料中的記載相符。商朝擁有成熟的政治體制,包括君王、諸侯、大臣和市民等層次。在商朝之前,可能存在數(shù)個政治體制逐漸成熟的國家。商朝的政權是夏朝逐漸演化而來的結果。盡管考古工作仍在不懈努力中,未來不僅可能發(fā)現(xiàn)夏朝的史料,甚至可能找到堯舜禹時期的人文遺跡。
一個國家的誕生不可能從空中掉下來,國家之前經歷了部落的戰(zhàn)爭,發(fā)展壯大到一定程度,形成了國家。在部落時代,牛馬很少,沒有道路,主要靠徒步,甚至在擴張成國家規(guī)模后,范圍也很有限。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牛馬和勞動工具的逐步豐富,國家開始擴張,最終演變成商朝。
夏朝可以看作是由部落演變成有體系國家的初級階段。在這個時期,尚未形成固定的文字,也沒有高級的工業(yè)冶煉技術,國家仍處于原始的農耕文明階段。夏朝是一個部落制度,一個部落可能相當于一個村莊或一個鄉(xiāng),眾多部落選舉一個首領,統(tǒng)一管理協(xié)調各部落關系。夏朝的歷史時期尚未形成厚葬制度,文字也相對簡單,保存下來的文獻有限。夏朝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古老的遺址可能已經深埋在數(shù)百米乃至數(shù)百米之下。
夏人的生活方式與現(xiàn)代差異巨大。在三四千年前,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更接近原始時期,沒有道路,地形充滿山川溝壑;出行赤足,野獸和蛇蟲隨處可見。夏人的社會發(fā)展、文明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前面肯定經歷了幾百幾千年的積累。然而,由于年代久遠,沒有文字記載,這個時期的歷史被塵封,人們只能通過考古學的努力去還原。
商周時期的文明發(fā)展不是瞬間完成的,它是一段緩慢而持續(xù)的過程。由于年代久遠,夏朝可能并沒有以“夏朝”為名,甚至也許不是一個朝代,但這個時期的存在是確定的。在這個時期,生產力相對較低,對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部落之間可能經常發(fā)生遷徙,追隨著糧食、獵物和領地爭奪等原因,人們不可能在一個地方長期居住。
夏朝或許疆域不大,由幾百上千個松散的部落組成,面積可能不及今天的河南省。在那個時期,生產力相對較低,沒有建立固定的文字系統(tǒng),沒有高級的冶煉技術,社會仍然屬于原始農耕文明。這個時期的遺跡可能已經深埋在地下,沉寂了數(shù)千年。
夏商周的發(fā)展與演變展示了古老文明的繚繞歲月。在這段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字的出現(xiàn)漸次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帶來新的可能。盡管夏朝或許并沒有留下真實的文字證據,但商朝時期商人已經開始運用文字,記錄與祖先的溝通,這是漢字初現(xiàn)的跡象。甲骨文主要用于卜問,而商人則通過甲、骨以及刻畫的文字記錄與祖先的對話。漢字直到周朝崛起時,才逐漸固定了意義。夏朝可能無法在今天留下真實的文字遺存,但它對后來文明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雖然目前無法找到夏朝的真實文物,也沒有保留下來的歷史文獻證明它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重要歷史階段,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夏商周的歷史進行深入思考??脊艑W家和歷史學家一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努力,以找到證明夏朝存在的文獻和古物。這是為了回應西方的質疑,也是為了在歷史長河中尋找古老文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