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海產品品種非常豐富,有很多海產品更是經常上人們的餐桌。章魚,魷魚,烏賊都是非常常見的海產品,其實這三個動物長得還是蠻像的,不過還是有區(qū)別的哦。那么章魚魷魚烏賊有什么區(qū)別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1、章魚魷魚和烏賊的區(qū)別
1.身體結構的區(qū)別
章魚是八條腕,魷魚、墨魚皆為十條腕。
章魚身體柔軟,魷魚生長有軟骨,墨魚則有硬骨。
2.外套膜的區(qū)別
章魚、烏賊和魷魚在外形上的區(qū)別首先是外套膜。三者都屬于頭足綱,身體可分為頭部、足部和胴部。其中胴部就是外套膜,有三種形態(tài),章魚是球形,烏賊是袋形,而魷魚是錐形。我們吃的最多的是魷魚,也叫槍烏賊,主要是槍形目槍烏賊科的種類,從這名字就可以想象出它們的體型了。三者胴部上的肉鰭也各有不同,章魚的肉鰭退化或具有中型鰭,魷魚具端鰭,烏賊則是周型鰭或中型鰭。
3.外觀形狀的區(qū)別
看到章魚我們可以聯想章魚小丸子——其身體呈囊狀,貌似丸子。
魷魚身體狹長、仿佛管具,橫切面為圈狀。
墨魚的身體則較為扁平、十分寬大。
4.生活習性區(qū)別
章魚一般用腕中吸盤沿海底爬行,動作十分緩慢;魷魚、墨魚則在海中快速游動。
章魚是夜行性動物--對于光線十分敏感--喜歡待在黑暗的環(huán)境之中,漁夫常將專用的陶罐拋入海中,然后算好時間、請君入甕--等著章魚鉆入罐中、自投羅網。
魷魚、墨魚卻喜歡光亮,漁夫就利用其之習性在捕撈船上掛起集魚燈等著它們蜂擁而至,然后一網打盡。
5.食用方式不同
章魚可生食亦可熟食,而生食尤佳。
魷魚、墨魚則須煮熟后再食用--皆因其體內有一種多肽成份--若未煮透即食用,往往會讓食客腸胃運動失調、以致于腹部不適。此外魷魚之類的水產品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亦應少吃為妙。
魷魚和墨魚、章魚等軟體腕足類海產品在營養(yǎng)功用方面基本相同,都是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等,并含有十分豐富的諸如硒、碘、錳、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
溫馨提醒:章魚、魷魚和烏賊被稱為”軟氏三兄弟”,不少人對之分辨不清、混淆一體,其實掌握了規(guī)律還是很好區(qū)別的。
2、吃海鮮須知
1、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鈣食品)等營養(yǎng)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后,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2、吃海鮮后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后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3、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了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油食品)腌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wèi)生。
4、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只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tài)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如果放在冰箱里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了胺類物質,無論怎么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了。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時也能呈現出美味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