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av,国产激情欧美有码,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0,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精

艾灸治療胃痛有效果嗎 艾灸治療胃痛有什么好處

2023-11-22 23:19:58 百科達人 2885次閱讀 投稿:夜瑩

艾灸是一種常見的中醫(yī)療法,一般我們用艾灸可以治療很多疾病,艾灸主要的作用就是溫經(jīng)止血,所以多用于體質虛寒的患者,比如用于治療胃寒疾病,胃寒的人群比較多,所以我們可以試試艾灸。那么,一般胃痛用艾灸治療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艾灸治療胃痛有效果嗎?艾灸治療胃痛有什么好處?(1)

1、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背部兩個肩胛骨的下緣對著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數(shù)4個胸椎棘突,往旁邊1.5個拇指指間寬度)。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往下數(shù)1個胸椎棘突,往旁邊1.5個拇指指間寬度)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闕(肚臍)與左右兩側肋骨在胸前交匯點連線的中點處。

2、不同類型胃痛

寒邪犯胃證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關元穴施灸,用清艾絨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處,待燃脂1/3時,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壯。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氣滯證

取穴及操作:取雙側膏肓穴,厥陰俞,左側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棗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時用手輕輕拍擊按摩周圍皮膚,以減輕疼痛,待灸火自滅后再連續(xù)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胃熱熾盛證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內關三個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熱止痛,降逆通便。

暑濕犯胃證

取穴及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按艾炷灸法常規(guī)操作,每穴灸5-7壯,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濕止痛。

3、胃痛艾灸的好處

中醫(yī)認為,胃痛主要與脾,胃有關,病位在胃,而及于脾,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這些原因最終會引起脾胃之氣運行不通暢,不通則痛。艾灸上述兩個個穴位,可以疏通運行不暢的脾胃之氣,而中脘穴是胃氣于腹部的穴位,艾灸這個穴位更增強了疏通的力量,從而達到減輕胃痛的作用。

4、胃痛注意事項

1.如果是突然發(fā)作的劇烈腹痛,并且伴隨刀割樣的疼痛,疼痛朝肋部或背部放射,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以免把急性胰腺炎當胃痛誤診。

2.治療胃痛期間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油膩食物。

3.如果胃痛發(fā)作時,身邊沒有艾條,艾炷,不妨讓患者趴著,在其背部到太陽穴附近,找到一個壓痛點,用拇指一下下的往下按壓,堅持按壓2-3分鐘,疼痛能慢慢止住。

5、艾灸注意

1、合理施灸

艾灸的時候不可胡亂選穴,沒有章法。應當根據(jù)個人體質以及疾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穴位以及艾灸的方法,如果是進行斑痕灸則必須考慮其后果以及取得被灸的同意方可進行。

2、合適的場所以及姿勢

在進行艾灸的時候應當保持體位平整舒適,并且方便艾灸操作。注意防止艾柱靠近皮膚太近,灼傷皮膚和避免發(fā)生碰撞動搖艾灸部位,以免發(fā)生艾火脫落引起燒傷甚至燒壞衣服、被褥。

3、不適宜艾灸的人群

一般空腹、過飽、極度疲勞以及懼怕艾灸者不宜進行艾灸。對于體弱者,艾灸時艾柱不可過大,刺激量不可過強,如果發(fā)生“暈灸”現(xiàn)象,要及時處理。對于昏迷、肢體麻木不仁及感覺遲鈍的人群,注意不可艾灸過量,避免燒傷。

4、艾灸的順序

在進行艾灸的時候,一般是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頭部,后四肢,先灸陽經(jīng),后灸陰經(jīng),施灸的壯數(shù)應當先少后多,時間宜先短后長。特殊情況下,靈活掌握。

5、艾灸后注意事項

普通灸法注意

在艾灸結束后,一般皮膚多有紅暈灼熱感,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稍后了自行消退。如果灸后皮膚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的針具穿破,放出液體,然后涂抹紫藥水,最后敷以消毒紗布固定即可。

6、瘢痕灸注意事項

在施以瘢痕灸法的時候,被灸部位會起泡化膿,在灸瘡化膿期間不宜進行過重的體力勞動,灸瘡如果出現(xiàn)局部發(fā)炎時,可用消炎膏藥涂敷。

聲明:各百科所有作品(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