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呼倫湖、貝爾湖而得名。
整體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東西寬約350千米,南北長約300千米,總面積1126.67萬公頃(一億四千九百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833.33萬公頃。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
呼倫貝爾草原是眾多古代文明重要的發(fā)源地,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
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學界譽為“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搖籃”,在世界史上占據(jù)較高地位。
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游二十勝景之一。
呼倫貝爾草原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是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旗和海拉爾區(qū)、滿洲里市及額爾古納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
東西寬約350千米,南北長約300千米,總面積1126.67萬公頃。
3000多條河流縱橫交錯,5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地勢東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間,由東向西呈規(guī)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個地帶。
除東部地區(qū)約占本區(qū)面積的10.5%為森林草原過渡地帶外,其余多為天然草場。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組成呼倫貝爾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態(tài)性特征,草原植物資源約1000余種,隸屬100個科450屬。
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是個風光優(yōu)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無際的綠色,有延綿起伏的大興安嶺,還有美麗富饒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這里被人們盛贊為北國碧玉,人間天堂。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著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fā)著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塊漂亮的地毯,披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
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紗衣,春燕歡笑著歸來,整個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倫貝爾變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夏天這里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勝地。 一場細雨過后,一覽草原風光。
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云、碧草綠浪、湖水漣漪、牛羊成群、點點氈房、裊裊炊煙,整個草原清新寧靜。
茫茫無際的牧場,傳來悠揚的牧歌,一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遠遠望去,好像是白云飄浮在山間,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
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著動聽的情歌,揮動著羊鞭,游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
蒙古包里響起了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jié)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秋天,這里是一片金黃的世界。成熟的野果掛滿枝頭,微風吹來,草原翻卷起層層波浪,草香撲鼻,秋風佛過,散發(fā)開一陣陣沁人心扉的清香。
牧人們忙著放牧,剪羊毛。人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整個草原好似一幅美麗的金色油畫。
冬天,這里經(jīng)常的大雪紛飛,整個大地都變成了瓊雕的草、玉琢的樹。
漫天雪花飛舞,給草原穿上了潔白的盛裝。小河也覆蓋了厚厚的雪白棉被,樹枝掛滿了沉甸甸、蓬松松的雪球。呼倫貝爾變成了白色的世界,變成了銀裝素裹,白雪皚皚。
呼倫貝爾是世界少有的綠色凈土和人間的樂園.四季風光無限。擁有太多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致。
但最讓人難忘的還是草原的夜色,月光下草原雖然沒有了五彩繽紛,卻多了一片寧靜和神秘,一直延伸在一望無際草原上的路似乎沒有了盡頭。
彎彎的月亮懸掛在那高遠的天空中,云彩隨著月光的柔曼光影變幻著她輕柔而纏綿的舞姿,夜空中綴滿了繁星,沒有污染的大氣清晰度極高,星星顯得非常明亮。
徐徐清風拂面,月色下的河水靜靜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閃爍出點點波光。環(huán)顧四周,蒙古包閃著點點光亮,草原在夜色中舒展開她寬大的胸懷,以特有的幽靜歡迎遠方的客人。
這里的夜色最美麗,這里的夜色最迷人。微風拂人,草香襲人,月光誘人,水波撩人,鳥聲動人。好一個語言無法形容的草原夜色!置身于她的懷抱,整個人就融入朦朧的夢境之中。
此時,遠處傳來悠揚的馬頭琴聲,近處燃起一堆篝火,幾個姑娘和小伙盡情地歡跳蒙古舞,酣暢淋漓地放聲歌唱,此情此景,真是人生最美好的故事,淺寫著游子的思念和眷戀。
氣候異常,流沙危害日益嚴重
呼倫貝爾草原1999年以來,氣候異常,年降水量偏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持續(xù)高溫,水分蒸發(fā)量增加。
干旱程度加重,超載過牧仍然存在,沙化土地得不到及時治理,造成沙化面積以每年1萬公頃左右速度逐年擴展,流沙危害日益嚴重,致使草場整體利用價值下降。
為了加快沙地治理步伐,2002年,呼倫貝爾市林業(yè)局啟動實施了“樟子松行動”。
選用呼倫貝爾的鄉(xiāng)土樹種沙地樟子松,以其具有自然落種好、天然更新快、耐寒、耐旱的生物學特性,模擬樟子松自然分布規(guī)律。
以大面積禁牧、小面積封育的形式,以簇狀、組團狀栽植樟子松大苗,并促進其自然更新,用10%的樟子松栽種面積,達到100%的治沙效果。
建設呼倫貝爾250千米長、140千米寬的綠色長廊和經(jīng)濟帶,保護、建設好呼倫貝爾草原,減少風沙、白災和黑災等自然災害。
呼倫貝爾草場逐漸退化 生態(tài)保護與礦業(yè)開采博弈
在工業(yè)開采給這個城市帶來GDP的同時,牧民們也堅信工業(yè)污染是草原沙化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煤炭的開采,破壞了原有的氣候環(huán)境,影響了降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草原牧區(qū)和林區(qū)到底該不該工業(yè)化,業(yè)界爭論不休。要擺脫貧困還是死守生態(tài),看起來是個兩難,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未來如同那曾經(jīng)美麗的草原一樣茫茫無邊。
在21世紀初,呼倫貝爾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設速度每年僅為0.2%。有關專家指出,長此以往,呼倫貝爾草原將可能會變成“呼倫貝爾沙漠”。
長期以來,呼倫貝爾地區(qū)一直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出現(xiàn)了過度放牧和過度開墾草地的現(xiàn)象,當?shù)卣惨庾R到了保護草原的重要性。
但是,草原沙化治理和草原保護需要大量資金維系,一個一直以農(nóng)牧業(yè)為主的地區(qū)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加速工業(yè)化進程成為當?shù)卣J為轉(zhuǎn)變觀念謀求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草原特殊禮俗
1.愛畜
汽車在草原行駛中,路遇畜群應早鳴笛,以使畜群早些避開。否則車輛猛然驚畜,牲畜急跑會掉膘。
如在草原遇見畜群,汽車與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
2.進包
進入蒙古包要從火爐左側(cè)走,要坐在蒙古包的西側(cè)或北側(cè),因為東側(cè)是主人的起居處。
入座時,不要擋住北面哈那(壁)上掛著的佛像。走進蒙古族人家,無論是蒙古包還是磚瓦房,都不可坐在門檻上或踩在門檻上。
3.敬茶
到牧民家作客或在旅游點上,主人或服務小姐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
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jié)。
主人或服務小姐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4.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tǒng)方式。通常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tǒng)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誠相待。
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也不要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