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學習是孩子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習慣的奠基階段。家長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時的專注能力、查缺補漏和整理錯題的能力,以及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穩(wěn)定孩子的小學數學成績。這些努力將為孩子的未來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能力,使他們更有信心面對學習中的挑戰(zhàn)。
教育界常有一句名言:“一二年級不分上下,三四年級兩極分化?!?這句話暗含了一個深刻的教育現(xiàn)象,即到了小學的三四年級,一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急劇下滑,成為后進生,而另一部分孩子則會穩(wěn)中求進,成為學霸。雖然小學成績對未來的高考成績影響不大,但在小學時期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自信心對孩子的整個求學生涯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1.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
在小學時期,孩子的數學學習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建立上。這個階段的數學內容相對較簡單,但正是在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被建立起來,對未來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就形成了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將更容易適應學習的變化和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相反,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粗心馬虎、不認真記憶的壞習慣,將使他們在后來的學習中感到吃力。
例如,如果孩子在小學階段沒有養(yǎng)成背誦的習慣,那么在后面的學習中,更復雜的公式和知識點將難以掌握。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構建數學基礎的重要因素。
2.培養(yǎng)計算時的專注能力
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許多孩子在做簡單的數學題時也容易出錯。這并不是因為他們不理解計算原理,而是因為不夠專注。在小學低年級,計算雖然相對簡單,但為了夯實孩子的計算基礎,需要鍛煉他們在計算時的專注能力。
專注能力是指孩子能夠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一項任務上,不受外界干擾。當孩子能夠專注地完成計算時,他們的計算速度將大大提高,同時也減少了粗心和錯誤的可能性。
一項腦科學研究表明,粗心和錯誤通常是因為做題速度太慢而導致的。孩子的大腦運行速度要求更高,當做題速度跟不上思維時,就容易出現(xiàn)粗心和錯誤。
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計算速度,讓他們的大腦能夠高速運轉,同時注意力也更加集中。這可以通過每天定時進行計算練習來實現(xiàn)。孩子可以每次對比自己的做題時間,進行自我競賽,以此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計算速度的提高不僅有助于數學學習,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能力。
3.查缺補漏,整理錯題的能力
完成數學作業(yè)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它不僅有助于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還讓孩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查缺補漏。讓孩子重視數學作業(yè)是非常重要的。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應該培養(yǎng)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同時引導他們回顧知識點和整理錯題。建立一個錯題本,用于記錄并分析每次做作業(yè)出現(xiàn)的錯誤。
對于錯題,孩子不僅要找出錯誤的原因,還要深入理解相關知識點。此后,他們應該尋找類似的題目進行練習,以進一步鞏固這些知識。通過定期翻閱錯題本,將已掌握的題目略過,標記未掌握的題目,孩子可以持續(xù)改進自己的數學學習。
4.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是孩子未來數學學習的關鍵。進入小學三年級后,數學內容開始增加難度,涉及到更多的抽象概念、空間想象和推理論證。孩子的思維能力差距往往成為學習成績的差距。
例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有的孩子可以快速找到解題思路,而另一些孩子卻束手無策。這種差異往往歸因于思維能力的差異。
智商是天生的,但思維能力可以通過后天教育提升。家長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多做思維訓練題,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與孩子一起討論數學問題,引導他們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