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謝東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展示了他一家三口前往祭拜墳墓的場景,并宣布了妻子懷有第二胎的好消息。
在清明節(jié)期間,他陪同妻子和兒子一同前往父母的墳墓,以表達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懷念之情。
視頻中,謝東已經年屆60,仍然保持著光頭造型,臉上的皺紋和眼袋顯而易見,語音中透露出一些哽咽的情感。
隨后,他和妻子以及年幼的兒子一同跪拜在父母的墓碑前,向父母行禮,同時祈求父母保佑妻子懷中的二胎寶寶能夠平安降臨。
這段視頻引發(fā)了不少網友的批評,紛紛表示孕婦不適合上墳。
古人有云:“孕婦上墳不吉利”,實際上并非是迷信,而是基于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路況:
一般而言,墳墓位于郊區(qū)、田野或山區(qū),交通不太方便。前往墳墓可能需要長時間的步行,有時還需攀登山坡,對孕婦的體力要求較高。在清明節(jié)陰雨綿綿的天氣中,路面濕滑不平,對孕婦來說尤為不利。
孕婦的身體負擔已經較重,尤其是在行走困難的不平路上,可能導致體力過度消耗,甚至影響到母嬰的健康,增加發(fā)生意外的風險。
二、環(huán)境影響:
墓地通常并非人們日常居住的地方,維護不及時。墓地周圍地面環(huán)境通常較差,可能存在各種昆蟲和小動物,會因人們的出現(xiàn)而驚擾,增加叮咬的風險。清明時節(jié),野外花粉飛揚,可能導致孕期的敏感反應。
加上墓地氛圍肅穆,讓人聯(lián)想到親人的離世,容易激發(fā)人們的情感波動。在這種氛圍中,孕婦可能更容易情緒激動,大的情感波動可能對胎兒的穩(wěn)定性產生負面影響。
三、掃墓儀式:
為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掃墓時常常伴隨一些特定的儀式,比如燒紙錢、放炮竹、燃香等。這些儀式中釋放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可能帶來潛在風險。
考慮以上幾點,關于孕婦不適宜掃墓的說法,并非出于迷信,而是出于對母嬰健康的關切。
特別是對于孕早期(0~12周)和孕晚期(28~40周)的孕婦而言,胎兒處于相對不穩(wěn)定的階段,因此更不建議他們參與過于辛勞的活動。
在此,也希望家人們能夠理解孕婦,畢竟母嬰的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的。孕婦不上墳,不僅是對先人的尊重,更是為了對新生命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