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地球為參考點,月亮在升起之后,是自東向西移動的。但是升起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月亮升起的位置月初時在西方,然后升起位置逐漸東移。當到月中的時候,升起位置在東方。之后生起位置又從東逐漸西移,到達月末時候,升起位置在西方。

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四圓?
每逢農歷初一,我們看不到月亮,叫“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歷十五左右,我們可以看到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歷歷法規(guī)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但同是初一,“朔”可能發(fā)生在凌晨,或者上午、下午,也可能發(fā)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時刻的“望”最早可發(fā)生在農歷十四的晚上,最遲可出現在農歷十七的早上。但由于“朔”一定在農歷的每月初一,“朔”之后平均起來要再經過14天18小時22分才是“望”,所以月亮最圓時刻的“望”以出現在農歷十五、十六這兩天居多,其中又以出現在農歷十六為最多。

月亮為何有時白天升起有時晚上升起?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月亮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和日出日落一樣。但奇怪的是,月亮大多數時間是白天升起,有時卻是在夜晚升起,這是什么道理呢?原來,地球自東向西地自轉著,從而看到月亮的升起落下。月球每次月相變化周期是29.5天,平均月球每天升起的時間會比落下晚50分鐘,所以它不總是在固定的時間升起。